河南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大河網-河南商報報道: 9月16日上午,進入21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將召開,事關全省未來10年教育走向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呼之欲出。
目前,河南教育事業取得了怎樣的發展成就?面對新時期的新問題,全省教育戰線該如何發力?前不久,省委書記盧展工提出的教育發展存在的“四難”該如何解決?昨天下午,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接受了商報記者專訪。
談省情
轉變
需求從“有學上”
轉變為“上好學”
有學可上,在河南早已不是問題。
“河南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8年,接近9年義務教育水平!笔Y篤運說。這對于人口過億的河南來說,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南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到總人口的80%以上。
尤其是近10年來,河南基礎教育實現了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義務教育政府辦”的歷史性跨越,無論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實現了免費。
“現在大家的教育訴求,已經轉向‘上好學’方面!笔Y篤運說。不到一個月前,鄭州小學入學報名,各區“名!鄙丛俅卧庥鼍畤,鄭東新區聚源路小學甚至提前貼出“招生已滿”聲明。學生多學校少,有媒體稱“娃娃上學爸媽‘上火’”。
高等教育方面,2010年河南高招錄取人數史無前例達到65萬,高考能考到200多分,就有大學可上。但200多分的錄取標準,幾乎趨近底線,“即便考生隨機填寫選擇題,再加上一般的簡答題目,總分也能達到這個分值!
這些無不涉及“上好學”的問題。蔣篤運認為,“有學上”早已解決,但“上好學”這一難題目前仍然比較突出,河南教育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談"破四難"
盧展工提出教育需“破四難”
8月10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到省教育廳調研時,提出教育發展中存在的“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質量怎么保、學校怎么辦”四道難題。
昨天下午,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就如何“破四難”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答案。
錢從哪里來?
教育應堅持
“誰受益、誰投入”
蔣篤運說,辦教育,應該堅持“誰受益、誰投入”。
“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國家、政府和社會!笔Y篤運說,教育投入的主渠道還是政府,財政支出應該向教育事業傾斜。教育培養的人才,最終要為社會、為企業服務,社會和企業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以來,指向教育界的社會捐助出現集體井噴。年初,黃如論先生捐資3個億在河南建設藝術類高校;上個月,4家知名企業集團捐資助學過億;教育廳、省工會動員的社會捐資達到6300多萬元……
個人受教育,家庭同樣受益,家庭也應承擔必要的經費投入。
人往哪里去?
不讓人的問題
成為壓力和負擔
人口的問題,解決好了,就是優勢,解決不好,就是壓力、就是包袱。
河南要解決人口受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指青少年學生,更要有針對2000多萬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培訓。
據了解,現在每年這些務工人員回家后,重新接受培訓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在這一塊,中職教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過去10年,全省職業教育完成從低谷徘徊到集團化、集約化發展的跨越發展,學校、企業聯合,“前校后廠”,鄉鎮、城市聯合,中東西部聯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被稱為職教發展的“河南模式”。
質量怎么保?
素質教育需要
全社會共同參與
目前,全省高校博士學位授權點數量從2000年的14個增加到106個,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兩個國家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等,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以及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
而在素質教育階段,蔣篤運認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社會、家庭、學校都有責任,不能學校課業減輕了,周末負擔反而加重。
“不少孩子的周末,完全被鋼琴班、繪畫班等培訓課程占據,孩子辛苦,家長也心疼!笔Y篤運說,高考的指揮棒作用仍存在,背后則是就業的指揮棒,不少企業單位招人條件苛刻。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改變。
學校怎么辦?
多元化辦學,
成教育新的增長極
全球500強的高校,有14個和我省高校展開合作,目前全省對外合作辦學的在校生已經突破6萬人。
蔣篤運說,民辦學校、社會力量辦學以及對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河南教育新的增長極,今后將迎來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0年,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教育格局即將形成。
新聞背景
十年來首次開會
將定下一個十年
21世紀的頭10年,是河南教育投入增量最大、增長最快的10年,也是教育財務管理與改革最有成效的10年。
省教育廳財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以2009年為例,我省教育經費(包括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民辦學校中舉辦者投入、社會捐贈經費、事業收入和其他收入)總投入為763.3億元,比2000年的168.7億元增加594.6億元,增幅達到352%。
明天上午,進入21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將召開,事關全省未來10年教育走向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呼之欲出。
【征集】
怎么辦教育
都來說一說
你是否遭遇過“孩子上學爸媽‘上火’”?你對目前的教育質量怎么看?你認為哪方面的教育需求最迫切?歡迎通過以下方式為咱家的教育建言獻策。
現狀
“窮省辦大教育”的
基本省情沒有改變
2009年,河南的教育經費總投入達763.3億元,相比2000年,增幅高達352%。
“在河南的財政支出結構中,教育所占比例并不低,在20%左右!笔Y篤運說,河南經濟總量在全國位列第五,相比其他省份,教育的投入比例已經非常高。但同時不能忽略的是,目前全省各類學校有5.78萬所,各類在校生達到2780萬人,學生人口占全國學生數量的10%還要多。
學生人口基數大,以此計算人均水平,依然毫無優勢可言,“各類在校生人均經費,在全國反倒處于倒數第一、第二名!被诖,蔣篤運表示:“目前在河南,‘窮省辦大教育’的基本省情沒有改變!
“大教育”,顯而易見體現在河南高等教育的全面大眾化轉變上。1999年,河南在校大學生僅為14.6萬人,2009年這一數字飆升至136萬,10年間增長近10倍。
河南是教育人口大省,但眼下還不是教育強省。蔣篤運認為,未來10年,將是河南由教育大省往教育強省全面跨越轉變,繼而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省目標的奮斗10年。
規劃
為中原經濟區建設
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眼下,謀劃構建中原經濟區,為全省上下所關注。蔣篤運說,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最基礎最關鍵的是人才和人力資源的支撐。
無論是中原經濟區的建設,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都需要有人才基礎和智力支撐。
從這個基本要義出發,河南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河南已經有了比較好的人力資源基礎,是全國第一教育大省,教育人口高達2900多萬,這是別的省份不可比的優勢!笔Y篤運說,通過不斷提升和充電,勞動者素質在不斷提高,為建設中原經濟區提供了最寶貴的資源。
在“教改規劃綱要”所指的未來10年,建設教育強省的步伐必然全面加速,無疑將為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提供更好更堅實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
談"破四難"
盧展工提出教育需“破四難”
8月10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到省教育廳調研時,提出教育發展中存在的“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質量怎么保、學校怎么辦”四道難題。
昨天下午,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就如何“破四難”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答案。
錢從哪里來?
教育應堅持
“誰受益、誰投入”
蔣篤運說,辦教育,應該堅持“誰受益、誰投入”。
“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國家、政府和社會!笔Y篤運說,教育投入的主渠道還是政府,財政支出應該向教育事業傾斜。教育培養的人才,最終要為社會、為企業服務,社會和企業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以來,指向教育界的社會捐助出現集體井噴。年初,黃如論先生捐資3個億在河南建設藝術類高校;上個月,4家知名企業集團捐資助學過億;教育廳、省工會動員的社會捐資達到6300多萬元……
個人受教育,家庭同樣受益,家庭也應承擔必要的經費投入。
人往哪里去?
不讓人的問題
成為壓力和負擔
人口的問題,解決好了,就是優勢,解決不好,就是壓力、就是包袱。
河南要解決人口受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指青少年學生,更要有針對2000多萬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培訓。
據了解,現在每年這些務工人員回家后,重新接受培訓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在這一塊,中職教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過去10年,全省職業教育完成從低谷徘徊到集團化、集約化發展的跨越發展,學校、企業聯合,“前校后廠”,鄉鎮、城市聯合,中東西部聯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被稱為職教發展的“河南模式”。
質量怎么保?
素質教育需要
全社會共同參與
目前,全省高校博士學位授權點數量從2000年的14個增加到106個,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兩個國家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等,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以及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
而在素質教育階段,蔣篤運認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社會、家庭、學校都有責任,不能學校課業減輕了,周末負擔反而加重。
“不少孩子的周末,完全被鋼琴班、繪畫班等培訓課程占據,孩子辛苦,家長也心疼!笔Y篤運說,高考的指揮棒作用仍存在,背后則是就業的指揮棒,不少企業單位招人條件苛刻。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改變。
學校怎么辦?
多元化辦學,
成教育新的增長極
全球500強的高校,有14個和我省高校展開合作,目前全省對外合作辦學的在校生已經突破6萬人。
蔣篤運說,民辦學校、社會力量辦學以及對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河南教育新的增長極,今后將迎來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0年,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教育格局即將形成。
新聞背景
十年來首次開會
將定下一個十年
21世紀的頭10年,是河南教育投入增量最大、增長最快的10年,也是教育財務管理與改革最有成效的10年。
省教育廳財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以2009年為例,我省教育經費(包括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民辦學校中舉辦者投入、社會捐贈經費、事業收入和其他收入)總投入為763.3億元,比2000年的168.7億元增加594.6億元,增幅達到352%。
明天上午,進入21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將召開,事關全省未來10年教育走向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呼之欲出。
【征集】
怎么辦教育
都來說一說
你是否遭遇過“孩子上學爸媽‘上火’”?你對目前的教育質量怎么看?你認為哪方面的教育需求最迫切?歡迎通過以下方式為咱家的教育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