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品牌的“打造”,目前尚存在著爭議。所謂打,指用手或器具撞擊物體;所謂造,是指用人工使原材料成為可供使用的物品或人為地造成某種氣氛或局面等;打造的原意主要指金屬器物的制造。在這里,我們借用這一概念,說教育品牌可以打造,就是說教育品牌是一個自覺建設的過程,能夠通過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運用教育策劃等謀略手段,去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建設教育品牌,使教育品牌建設獲得超常規的發展,盡快成長起來。
我們說教育品牌是可以打造的,主要依據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及廣大群眾的需求。社會越發展、越成熟,品牌的效應就越明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教育的供給方式日趨多元化;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校選擇的自主權和自由度越來越大。家長們已經不再滿足于有學可上,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能夠上名牌學校。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及其品牌學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家長和學子們熱切地向往品牌學校,追求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2、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需求。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走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市場化運作的空間越來越大,辦學主體越來越多元化;隨著市場機制、競爭機制、效益機制在教育領域的引進和發揮作用,我國的教育更加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競爭越來越激烈,教育的發展正在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市場條件下,品牌已經成為學校贏得家長、學生和求得生存發展的關鍵。教育需要品牌,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品牌的拉動,21世紀的教育需要走“品牌”發展之路,已經成為社會以及教育界廣大有識之士的共識。
3、教育品牌的可塑性需求。教育品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可以打造的。要把學校辦成品牌,必須經過一系列的努力與打造。從我國教育的現狀和實際來看,后來興起的民辦院校急需建成品牌學校,以獲得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一些薄弱學校迫切需要借鑒品牌學校的經驗,進行升級改造,跨入品牌學校的行列;一些老牌名校,需要進行學校品牌診斷,不斷發展創新,做到與時俱進。一般說來,每所學校或教育機構,都具有較大的塑造空間。需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認清自己的生態環境和定位,認清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運用教育策劃的謀略和手段,盡快將自己打造成長為知名的教育品牌。
4、知識、經驗與人才的積累。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品牌知識和人才積累,具備了一定的教育牌打造經驗、謀略和技術,有了一批高素質的教育品牌的專門的策劃機構和專家。我們完全有能力打造出優質的教育品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那么,如何打造教育品牌呢?打造教育品牌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筆者以為,當前應該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樹立自覺的品牌意識,主動實施品牌戰略。充分認識教育品牌的價值和意義,用品牌意識整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策略,激勵教師職工的士氣,增強學校的凝聚力,提升學校的形象和知名度,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要制定學校品牌打造戰略規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打造品牌、延伸品牌、保護品牌,發掘品牌的價值,發揮品牌的作用,進一步把學校品牌做大做強做精。
二是充分發揮教育策劃機構和教育策劃專家的作用,遵循教育品牌建立和發展的內在規律,精心策劃,優化配置教育資源,逐步提高品牌策劃與管理的水平。三是認真學習品牌學的理論知識和企業品牌打造的成熟經驗,借鑒企業品牌打造的技術和手段,加強對教育品牌基本理論和技術的探索研究,拓展教育品牌打造的視野,提高教育品牌打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