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第三屆河南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四大古都工作論壇在洛陽召開。會議以深入學習貫徹黨和國家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新時代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為主題,從發揮古都優勢,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討論。

河南省教育廳關工委副主任董丞明出席論壇,會議由河南省教育廳關工委副秘書長臧懷森主持。洛陽市教育局相關領導,鄭州、洛陽、開封、安陽教育局關工委領導,以及活動公益支持單位好師優學教育科技機構代表出席會議并作研討發言。
洛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關工委主任劉茂欽首先在會上致辭,他從考古實證發現“最早的中國”,介紹洛陽作為華夏文明核心起源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近年來高度注重發揮十三朝古都與河洛文化傳承優勢,持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與關工委創新工作的特色做法,表示今后洛陽市教育局將更加支持關工委工作,積極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

鄭州、洛陽、開封、安陽教育局關工委分別向會議提交了《共建“大教育”格局,共育“新時代”少年 》、《發揮古都優勢,家校社協同創新育人》 、《關于教育系統關工委如何做好新時代家庭教育工作的一點思考》 、《發揮古都優勢,家校社合作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書面交流材料。好師優學教育科技機構匯報了響應家、校、社協同育人號召,持續積極參與關工委各項公益活動的心得體會。
鄭州市教育局關工委主任郭金漢,開封教體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鄭西乾,安陽市教育局關工委執行主任喬珍,洛陽市教育局關工委執行主任鄭志敏等出席會議并發言,洛陽市教育局副局長梁曉麗,河南省家庭教育講師團社會分團團長、原洛陽市教育局副局長韓經權參加會議研討。與會代表匯報了各地關工委積極組織廣大師生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情況,從多角度講述了新時代各具特色的家、校、社協同育人理念與創新做法,展示四大古都不同風采,展現出全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成績亮點。
河南省教育廳關工委副主任董丞明在總結發言中,對論壇的成功舉辦給予高度肯定,認為論壇圍繞學習貫徹教育部最新精神,各市都作了認真充分準備。針對關工委的工作,既展現成績交流成功經驗、創新舉措,也提出了各地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論壇為共同探索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更好發展搭建了一個好平臺。

會議還在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與現場研討,通過了解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與會人員進一步認識到,華夏文明起源地同時也是教育文化發源地,我們今天文化自信的建構絕非空中樓閣,而是有著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深厚基礎。
《周禮》記載“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國家產生之后,"成均之法"成為社會教育的總稱,教育逐漸演變為塑造華夏文明向心力和家國歸屬感的核心制度手段。至東漢時,洛陽太學已多達三萬師生,并開創了以考試為教學管理手段與人才選拔制度的先河。“成均”既有致力均衡、公平、和諧之意,也寓意廣泛培育國家社會家庭需要的人才。回望華夏上古文明,今天的中國大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公平,其來有自。

教育部黨組文件中指出:“成立關工委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性安排,是黨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挑戰。高度重視關工委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切實加強對關工委工作的領導和支持,要將關工委工作納入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總體格局,納入各級各類學校思政工作體系,納入有關部門和學校的責任范圍,為新時代關心下一代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發揮他們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進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論壇舉辦恰逢喜迎建黨100周年前夕,站在華夏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仰望星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百年華誕的黨昂首攜手浴火重生的五千年文明,尤是風華少年...... (通訊員 熊東驕)
文章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