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理從業者都被「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考試被取消」的新聞刷屏了,心理行業儼然炸開了鍋,大家議論紛紛,許多心理咨詢師表示看到這個政策,深感焦慮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
到底如何解讀這個政策呢?
我們邀請到了業內權威心理學家申荷永教授,就此新聞事件進行了獨家專訪:

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在華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和澳門城大等任職);
國內首位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心理分析師;國內首位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會(ISST)心理治療師;也是把榮格心理分析與沙盤游戲療法引入國內的第一人;
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CFAP)創辦會長;心靈花園公益項目主要發起人;
富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日本京都大學“外國人專家”;
美國CIIS客座教授;愛諾思(Eranos)東西方文化圓桌會議主題報告人(1997/2007);
“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主要組織者(1998-2017)。
著有:《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和《洗心島之夢》等。
1、申老師,年初有媒體就2016年12月22部委聯合發文共促心理健康服務采訪您,記得當時心理行業很多人驚呼“心理學的春天要來到了”,而您在接受采訪時持特別的審慎態度,指出“不管是春天還是冬天我們都要工作,心理學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春夏秋冬都是自然”;請問這次您如何看待最近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目前已有150萬考證心理咨詢師,這個政策對心理行業從業者有什么影響?
多謝!結合你提到的“22部委聯合發文”,對于國家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時隔數月,放在一起來看真的是很尷尬。諸多心理咨詢師,似乎都還未聞夠“初春的味道”,便一下進入了“三九寒冬”;前者作為“文件”讓很多人“歡喜”,而后者作為“政策”使心理咨詢師十分“悲傷”;可以想象這150萬考證的心理咨詢師,不管是三級還是二級,心情應是百味雜陳,難以表達。

一些資深學者已發表觀點,比如祝卓宏,呼吁面對存在的問題,反思自身不足,重視所學的價值。此刻我能說的,對于我們心理咨詢師,盡量做到不悲不喜吧。看可否也如我們自身訓練時的要求與目標,將煩惱轉化為菩提。即使是心理學的緣起,傳說中德爾菲神殿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其中所包含的深意,正是要經歷苦難始能獲得自知。

希臘德爾菲神殿
若仍然用“春天”和“冬天”來比喻,大家知道嗎,實際上,若真的是天下皆春,對于社會大眾而言,人們可以盡情享受春意,自然已有療愈,倒不一定能用得上我們心理咨詢師;而“寒冬”時節,本來正是心理咨詢師需要發揮作用的時候,不管是對來訪者,還是我們自己。
當然啦,古有明訓,“先存諸己,后存諸人”。作為心理咨詢師的諸位若是辛苦努力所學仍在自己心中,相信其具有意義的話,那么,如自度與度人,也包括自救與救人,便能度過目前的困難與危機,面對此刻的挑戰。“先存諸己,后存諸人”不僅是孔子的教誨,也是莊子的思想,至人所為,人心使然;就將此送給我們心理咨詢師吧。
(編者語:關于“先存諸己,后存諸人”的古訓,南懷瑾先生曾這樣一段精彩講述:中國文化的傳統,“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先能夠自己站得起來,再來輔助別人站起來。可是我們年輕時候總有一個毛病,自己還不會爬,就喜歡輔助人家站起來,覺得自己是非常高明也有很多主意。)
2、申老師,您在美國和歐洲求學多年,并擔任過美國大學的客座教授,熟知他們的心理咨詢師管理體系,請問對我們目前中國的咨詢師培訓與管理有什么借鑒意義嗎?
當然,整個學術與知識界,包括心理咨詢領域,如今本來都應是國際化發展。相比較而言,我們的心理咨詢師培訓和管理,確實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未能充分重視職業倫理,而具有過度商業化傾向;未能充分重視基礎理論,而過度追求技術化;未能尊重心理學自身規律,而呈現許多急功近利的趨勢。
美國與歐洲的專業心理咨詢師,大都需要有基本的大學教育背景和研究生水平的學力,需要完整的專業資質訓練,完成嚴格的實習與督導,以及通過嚴格的專業考核。所以用“嚴格”,以美國加州為例,要成為執業的心理治療師,需要有博士學位和2年實習記錄,而考核通過率一般在18%左右。嚴格是有其道理的。盡管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不同于醫院管理,但是可以比較和想象一下,沒有充分的學習與嚴格的訓練,你怎么可能為“病人”開刀做手術;而且,作為醫生,好的醫者,是有其誓言和契約的:為了來訪者最大的利益,愿以純潔神圣之心,履行醫者之責。
目前,我們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分會組織的“注冊督導師”系統,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取得效果與口碑,獲得業內的廣泛認可與支持。而中國心理衛生學會下屬的中國精神分析分會,在“中德班”(精神分析專業培訓)的基礎上,也在籌劃“心理動力咨詢師”的培訓體系,基本都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標準設置。
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一向被稱之為中國的榮格學院,培養中國心理分析師和中國沙盤游戲治療師的搖籃,多年來便是在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和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會(ISST)的支持與合作下開展培訓與管理,比如其“心理分析與沙盤游戲2+3課程”(前后5年培訓與發展計劃),目前已有10多位獲得了IAAP/ISST國際資質,以及數十位候選的心理分析師與沙盤游戲治療師。IAAP/ISST的數任主席,都稱贊中國的東方心理分析院,已為心理分析與沙盤游戲的國際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些都可以作為參考,都具有借鑒意義。

與歷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學會主席及秘書長進行座談,左起:保羅·庫勒、安吉拉·科內莉、約翰·畢比、托馬斯·科茨、默瑞·斯丹、申荷永
3、申老師,您覺得未來國內心理咨詢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如何做到好的系統培訓?如何才能有健康的發展?
這與剛才的話題有些近似,國內心理行業,應該以學術為基礎,應該國際化,獲得業內和國際認可,需要尊重本專業的標準和規律,謹守職業倫理道德,避免過度商業化,這些都應是專業發展的基本保障,由此才可能有健康發展。
同時,心理學和心理服務,包括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又具有其特殊性,需要以自己的文化為基礎,充分考慮社會的發展與需要。我一向認為,就深度心理治療而言,當面對癥狀背后的原因,面對情結和陰影,面對癥狀背后的無意識時,最為重要的正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基礎。心病還須心藥醫嘛,而我們中國文化,其中正包含這種醫治世人的心藥。
好的系統培訓,剛才提到的“注冊督導師系統”、“中德班”(“心理動力咨詢師”培訓)和“心理分析與沙盤游戲2+3課程”,以及我了解的“中挪培訓項目”和“中英培訓項目”等,都可作為參考。
4、申老師,心理分析與沙盤游戲治療,目前在國內比較受歡迎,不管是心理咨詢師還是社會大眾,對此都十分關注,您是國內心理分析領軍人物,能否介紹一下有關的培訓內容和大致情況嗎?
“心理分析與沙盤游戲2+3課程”是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主干課程,是為培養具有國際資質的中國心理分析師和中國沙盤游戲治療師所設計的,受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和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會(ISST)的支持,5年培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前面2年為基礎課程和基本訓練,完成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相應的國際資質,比如國際沙游工作協會(IASW)、國際意象體現學會(ISEI/夢的工作)、國際神話心理劇協會(IAMD)、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CFAP)和華人沙盤游戲治療學會(CSST)的專業證書等。
在此基礎上,通過面試考核可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和訓練,以專題研討、分析體驗、個案督導等為主要線索,以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和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會(ISST)的要求為標準,完成所有訓練既具備申請國際IAAP/ISST心理分析師/沙盤游戲治療師的條件。目前,國內已經獲得IAAP/ISST專業資質的10多位學者,大都與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有關,數十位學員,已成為IAAP/ISST候選心理分析師和候選沙盤游戲治療師。
在“心理分析與沙盤游戲2+3課程”的基礎上,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大部分單獨開課的培訓項目,如“沙盤游戲治療”、“意象體現與夢的工作”、“夢之孵化技術”、“表達性藝術治療”、“神話心理劇”等,也都有相應國際專業資質的支持。
一個好的或有效的專業培訓項目,學術背景的支持和國際同行的認可,是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從籌備至今已有近20年歷程,是國內唯一受IAAP/ISST支持的專業機構,與IAAP/ISST合作連續舉辦了7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1998-2015),已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
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培訓項目設有“獎學金”,這在國內心理培訓體系中并不多見,并且每年組織“國際訪學”,前往榮格家和卡爾夫,以及國際著名心理分析研究院訪學交流;同時,也有國內“游學”(用的是孔子“游于藝”),比如曲阜孔府、山東泰山、青島嶗山、山西五臺山、西藏拉薩等,并都有相應的“游學”專業研討,國內著名學者,如山東大學劉大鈞、四川大學陳兵、中國社科院胡孚琛、華南師大曹礎基、美國華裔學者吳怡等,都是游學中授課的老師。

2014年10月23日,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與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舉辦的“心理分析歐洲文化旅行”一行45人探訪榮格故居。

圖為2016年11月心理分析專業學員在瑞士多拉·卡爾夫家參觀

圖為2016年7月心理分析專業學員在舊金山榮格學院進行訪學交流
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所用“心理分析”,是要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整合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于是,中國文化,也稱之為“核心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eart),也是其支持性課程內容,如“漢字心理學”、“陰陽五行心理學”、“《易經》與心理分析”等,旨在發揮中國文化中固有的心理學智慧。
本來,在諸多國內流行的心理學以及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法和技術中,幾乎惟有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以及以榮格分析心理學為基礎的沙盤游戲治療,本來便是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這種自然而然的東西方心理學整合,也成了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課程的重要特色,深受國際關注并具有國際影響力。
5、申老師,最后一個問題,對于有意愿進入心理咨詢師這個行業的初學者,您有什么建議和忠告呢?
我曾在“壹心理”做過一個公開講座:“認識自己與成為自己”,便是面對“心理咨詢”愛好者的,網絡應該還能看到。心理學緣起于人類的自我認識,而我一向認為,心理分析,尤其是中國文化為基礎的心理分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而且也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而成為自己,是我們一生中最具有意義的事情。
對于心理學和心理咨詢,若你愿意從事這個領域,那么我的第一個建議,便是需要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喜歡她,是否熱愛她,愿意將其作為你的事業。當然,這也是孔子的教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若是你真的喜歡,那么,則不僅要用頭腦來學習,還需要用心來體驗。這也是我們核心心理學的基本主張,凡“思想”、“情感”、“意志”,這也是心理學的知、情、意三要素,在我們中文語義中,均以心為本,真實不虛。即使我們的“聰”、“慧”、“悟”,如此美麗的心理境界,也是寓心其中。
心理學以及心理咨詢,本來具有神圣的意義,需要有敬畏之心。這是要面對來訪者的內心,涉及人格與心靈的工作;人格與心靈都是神圣的,對來訪者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對我們所從事專業的尊重。
在心理學與心理咨詢領域,有許前輩可以作為榜樣,比如弗洛伊德和榮格,威廉•詹姆斯和羅杰斯等,他們的人格與思想都很偉大,都為人類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之所以熱愛我們心理學,也深受我的老師高覺敷、漢德森、亞考畢、凱•布萊德溫等人的影響。對于初學者來說,歐文•亞龍先生有《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榮格的傳記《回憶•夢•思考》和《人及其象征》,都能為你呈現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新天地與心靈境界。

申荷永與其老師高覺敷先生

2009年申荷永和老師馬里奧·亞考畢(Mario Jacoby),以及時任IAAP主席的Hester Solomon,在蘇黎世榮格紀念會上,左起Mario Jacoby,Hester Solomon,申荷永
附注:Mario Jacoby 1925年生于德國萊比錫,他是國際頂尖的心理分析學家,不僅是榮格的學生,還是沙盤游戲療法創立者多拉·卡爾夫的親密朋友。


2016年7月心理分析專業國際訪學之時,申荷永教授與斯坦福大學教授歐文·亞龍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