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中文電視(SinoVision)“紐約會客室”以《跨文化的插畫藝術》為題,報道了一位取得英國伯恩茅斯藝術大學插畫專業學士及美國紐約時裝學院插畫系碩士學位的中國女士,用富有中國特色的插畫引起了眾多身處異國他鄉華人和國際友人的共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得知,這位女孩就是來自南京的90后姑娘李抒逸。
圖為李抒逸接受美國中文電視(SinoVision)“紐約會客室”采訪
用愛與童真創作插畫,她為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生名著讀本《紅樓夢》創作系列插畫,獨具特色,也為上海教育報刊總社旗下的好兒童畫報創作令人眼前一亮的畫作。不僅如此,李抒逸的插畫富有中國特色,十二生肖常見其筆端,春節端午主題并不鮮見。她創作的多幅插畫不僅屢獲美國插畫大獎,還常出現在展館及集市中,她以插畫的形式成為中國文化對外的宣傳使者。
“我這兩年的作品對人與自然的關注較多,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希望將對自然的關注更多融入進作品里,這份對自然的感受是源于南京虎踞龍盤的地勢特色。”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她對記者如此說道。
出道即多次獲大獎,插畫里有很多中國元素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對插畫及相關藝術創意的創作,更多的是興趣和愛好,至于獲獎,可以說是無心插柳吧。”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李抒逸謙遜地說道。
2014年,李抒逸獲得英國伯恩茅斯藝術大學插畫專業學士學位后,進入當地廣告及出版教育行業歷練。2018年,懷揣著插畫夢想的李抒逸赴美國紐約時裝學院插畫系攻讀研究生。求學期間,她的插畫《狗狗王子的冒險故事》等畢業作品分別在布魯克林、紐約插畫協會官網、北京798藝術園區等地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展出。
圖為《小動物打疫苗》斬獲AIAP、 Hiii Illustration、 洛杉磯插畫協會等各項國內外插畫大獎
畢業后李抒逸很快接到美國一家報社的邀約,為“動物園給小動物打疫苗的報道”創作內頁插畫。該插畫也入選洛杉磯插畫協會的Illlustration West 60 年度展,同時也入選美國插畫獎AI-AP40。這一次成功的合作,開啟了李抒逸在紐約插畫界的影響力,很快當地報社投來更多封面與內頁的插畫邀約,其中以“后疫情時代催生新型智能家居產品”的主題封面,也入選美國插畫獎(AI-AP)。
此后,李抒逸的插畫獲獎喜報頻傳。她為美學雜志《Drift》創作“咖啡在巴黎的歷史”主題插畫,獲得雜志創辦人Daniela Velasco的高度好評,包括《網絡生活》以及畢業設計《狗狗王子的故事》一同獲得ijungle插畫大賽的新秀大獎。2022年4月,她為洛杉磯Ruston滑板公園50/50義拍會,手繪以“閃閃發光的夜晚紐約唐人街”為主題的滑板,發揮傳統書法特長的她,將唐人街標志性燈牌繪制得精彩絕倫,完成后的藝術滑板用于慈善拍賣。
努力推廣中國文化,她的插畫被稱作“治愈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發現,李抒逸的插畫作品中融入了太多的中國元素,如十二生肖、中國園林建筑、古典名著《紅樓夢》人物等等。在她開辦的畫展中,這些插畫受到眾多外國友人的注目。此外,她還多次參加國外的展覽,這些中國畫風的插畫往往成為觀眾駐足的焦點。
圖為李抒逸為名著《紅樓夢》創作的插畫
圖為李抒逸為名著《紅樓夢》創作的插畫
“我非常喜歡在插畫創作中展現中國文化題材的內容,例如,給兒童雜志畫插畫時,我會選擇中國不同朝代的文物做參考;在一些創作邀約中,唐人街的燈火與招牌就出現在我的插畫中;春節時,我會走上街頭,把自己設計的中國紅包與年畫與美國市民分享,告訴他們屬相的故事和含義。此外,我經常和插畫師朋友參加紐約最大的插畫藝術市集,和藝術愛好者及藝術收藏家們交流時,介紹這些插畫背后的中國文化,或紅樓夢系列背后的作品價值。”李抒逸告訴記者,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作品體現出的魅力,更是背后所屬文化的精彩外延。
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洗禮,見識多彩的人物風情,這些融合思考與插畫創作產生的激烈碰撞,都會激發李抒逸創作靈感的源泉。在她的筆下,既有各類影視作品、動物紀錄片;也有生活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小確幸,對大自然千般姿態的凝息觀察;更有來自東方藝術氣息的描繪。
“作為從小就深受中國傳統藝術氣息熏陶的藝術創作者,筆端自然帶有東方特色。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是一種責任,是我努力的方向。”李抒逸對記者說,無論在作品中展現中式源遠流長的審美,亦或是以現代的插畫語言重新詮釋古典中國文化概念,如生肖、山海經神獸等經典形象,都讓她這個旅居海外的藝術游子感受到內心深處與祖國的連接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豪。
圖為李抒逸在國外推廣中國文化
圖為李抒逸在國外推廣中國文化
李抒逸的插畫總能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給人以心靈療愈的效果,甚至有她的粉絲留言稱贊其為“治愈系”插畫師。
從李抒逸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渴望通過自己細膩的筆觸,傳達出平和安寧的心境與孩子般的好奇心。在她看來,忙碌的社會讓心靈疲勞,擁有巧妙創意的繪畫作品,則可以為人們帶來療愈,提升幸福感。
選擇藝術課差點被勸退,古都文化底蘊織就藝術夢
出生于1992年的李抒逸來自江蘇南京,她既是一位典型的都市女孩,也自帶江南女子婉約的屬性。
事實上,在高中以前,李抒逸偏重的是中國書法,而非繪畫。因為一直被選著去畫黑板報,而書法對線條的追求,讓她對曲線、輪廓、圖案更加敏感,不自覺地由書法向繪畫轉移。
“初中時意外獲得一本國畫的掛歷,我如獲至寶,百看不厭。畫中總帶有書法的影子,輪廓硬朗。”李抒逸說,老師看過她的畫后,如此評價她。
“剛開始因為不適應,還被藝術老師勸退過,因為他們以為我只會中式的書法繪畫方式。”李抒逸向記者回憶道,但她用自己的努力證明,可以創作各種類型的作品,最終獲得了老師的認可。
在嘗試了服裝設計、純藝、插畫、攝影、平面設計等多種方向后,李抒逸赫然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畫畫,尤其是插畫。且在之后深入了解到插畫這門學科及其廣泛的應用性,天馬行空卻可以形成很樸實的視覺語言,這讓她沉醉,于是決定選擇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
圖為李抒逸在野外寫生
“家鄉的風土人情都成為了我創作的源泉。”李抒逸說,是南京這座古都孕育了自己的藝術之夢,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美麗的風景,時常會跳進腦海中,成為創作的因子,自己也希望通過努力,時刻弘揚著這座博愛博雅之都的厚重與溫度。
以插畫為職業,做更好的自己
圖為李抒逸在創作插畫
在常人看來,插畫似乎只是出版物的一個小配圖,能否作為一項工作而持久呢?李抒逸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事實上,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細化,消費需求的分層,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有她特別的受眾,而且數量十分龐大。
李抒逸回憶,初入社會時自己也不太確定以插畫師為職業,能否堅持走下去。為此,她先進入了相關的行業體驗。比如,入職廣告公司時,她體會到插畫師服務于甲方,需要滿足對方的什么需求;就職圖書公司時,她知悉了整個出版流程以及童書的風格及節奏;任職教育公司后,她主動進入市場部,以商業的思維審視插畫業的前景……
“我的體驗很多,比如,為適應不同的需求,我不僅做過傳統手繪插畫,也學習到用電腦繪圖,畫過漫畫,做過定格動畫、小冊子,也大開腦洞做過拼貼藝術,為公共設施繪制過墻繪……”李抒逸告訴記者,這都啟發她創作題材更豐富的作品,挑戰更大膽的構圖,也刺激自己一再提升自己的創意度與專業水準。
圖為李抒逸的插畫受到國外友的稱贊
李抒逸受邀進入美國最主流媒體之一的報社繪制插畫,包括封面插畫與內頁插畫。業界評價她的作品是不同文化藝術形態的巧妙雜糅,是細心觀察之后的匠心精作。
她表示,未來繼續在童書和廣告類插畫上發力,做更好的自己。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