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新學期,多地中小學校園體育活動紛紛“加時”,開始實施每天1節體育課、每天校園綜合體育鍛煉2小時,此外,推行課間15分鐘的地區也在本學期大幅增多,助力孩子們在校園里“動”起來、“跑”起來,成為校園新風景。
課桌舞、舞獅動起來
在海口市玉沙實驗學校,上午9時第一節課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在座位前跳起“課桌舞”。為了豐富課間活動,學校體育老師和舞蹈老師自編了室內“課桌舞”、戶外韻律操、體能操和武術操,豐富課間活動。課間時間從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還有30分鐘的“體育大課間”。
在廣州清華附中灣區學校,課間時長調整為15分鐘,學生們跳繩、跳格子、投壺、舞獅,玩得開心。為保障學生每天2小時體育活動,學校統籌安排,早上入校就開展30分鐘大課間,一天5個15分鐘課間、1節40分鐘體育課,還有群體體育賽事。
校園“三面”拓空間
有的學校空間狹小、運動場地不足怎么辦?因地制宜拓展和開發活動空間,也能實現“小場地大體育”。
對此,新橋小學充分利用墻面、地面、桌面“三面”,在教學樓外墻和走廊墻面設置彩環投靶、蹦跳摸高等項目,在操場旁的過道繪制跳房子、字母連環等游戲,還開設了桌面操、益智棋等趣味活動。校長程燕介紹,學校繪制“校園課間運動區間劃分圖”,孩子們可以按圖到喜歡的活動區域進行鍛煉。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河西學校不僅將每個課間都延長至15分鐘,還設置了60余種不同的游戲。“一年級在操場上玩‘拋接球’‘跳皮筋’,二年級利用中庭空間開展‘跨大步’‘蘿卜蹲’等游戲,五年級在走廊‘套圈’‘投壺’……”學校小學部副校長陳慧說,校園的各個角落都被巧妙利用。
課間“雙保險”護安全
出現磕碰等意外怎么辦、運動累了會不會上課就犯困……記者在和一些家長溝通時發現,雖然家長知道體育活動可放松身心,但仍有安全等方面顧慮。
在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東溝中心小學,除了在“入學第一課”上進行安全教育,還采取了課間活動“雙保險”措施:一是動態巡查,每層樓安排兩名老師實施護導,并安排體育老師指導低年級游戲的開展;二是精細分段,15分鐘課間的前3分鐘統一完成喝水、如廁等活動,最后2分鐘整理物品。
目前,北京、天津、廣東等多個省份,以及浙江溫州、福建泉州等部分區市,都已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天2小時體育鍛煉、課間15分鐘”等相關政策文件。
文圖據新華社 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