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皆彰顯出古代文人論讀書之重要。讀書與今日之教師專業成長更為幅車相依,拓展教師的視野,打開認知的格局,以促進其反思與成長。
11月28日上午,教師發展學院召開了第二屆“陽光有約百日讀書”推介分享活動,分為好書共讀、讀書分享、領導講話三個部分。本次活動由孫衛華副院長主持。
活動為全體教職工發放了第二屆“陽光有約百日讀書”《教師學習論》《構建教師智慧學習新生態》《認知驅動》3本必讀書目,立足新時代教師學習的現實問題,構建學院閱讀學習共同體,讓教師因學習而綻放生命之絢爛。
孫衛華副院長簡要回顧了首屆“陽光有約百日讀書”活動,并介紹了本次百日讀書推介的主題是“閱讀與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中心陳俠、陳沛老師,基礎素質培訓中心劉繼玲老師分別作讀書交流分享。
陳俠老師以“閱讀帶來的專業成長”為題,依次從復讀高等教材、研究評價方案對深化學科本體性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煉學科觀點、凝聚學科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研讀課程理論對引領教育教學改革、落地育人目標的重要意義,研讀教育學心理學對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閱讀經典名著對育人境界的拓展等方面,分享了多層次、多領域的閱讀帶給自身的專業成長。
陳沛老師分享了“實踐取向的專業閱讀”,分別從為何讀、讀什么、怎么讀三個維度詮釋了教師要基于教學實踐進行專業閱讀的觀點。具體提出,要基于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選擇性閱讀;閱讀包含哲學類、教學思想類以及教學技法類的書籍獲得教學實踐問題解決的啟示;將系統專業的閱讀轉化為教學實踐改進的經驗,并加強提煉實踐性反思的成果。陳老師最后送上寄語:“生命本身沒有意義,思考賦予生命的意義!”號召教師們通過專業閱讀促進專業成長。
劉繼玲老師分享“讀書雜談一二”,從反思讀書這件事,探尋喜愛詩詞的原因,深省“詩詞中的力量成為人生中的那盞明燈”。她重點推薦了《蔣勛說宋詞》一書,并提出我們要有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教育中要有所創新和揚棄、需要永懷教育理想和激情、走進自己的內心、走進學生的內心幾個層面的教育啟示,最后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特點談到了道法植根于生活,生活是道德發展的土壤,萬物皆可用,育人——只有一個完整的人才能育一個完整的人。
最后,謝鵑院長作總結發言。她首先高度評價了進行讀書分享的3位老師對自己學習與閱讀賦予了專業的思考,總結并分析了本次讀書推介分享的內容聚焦于為何讀、讀什么、怎么讀的共性思考。她解讀了學院持續推進“陽光有約百日讀書”活動的整體思路,新一屆百日讀書活動要撬動教師個體閱讀的內驅力。學院以必讀書目拋磚引玉,引發教師深刻閱讀思考與踐行。謝院長強調了作為培訓人的教師更要重視讀書,培養自身的專業素養,她引用佐藤學學習的“三位一體論”,學習是一種對話,與客觀世界的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我對話,對教師閱讀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屆“陽光有約百日讀書”推介分享活動是學院教師相互間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鳴。惠普爾曾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以文字為光,以智慧為引,照亮我們的心靈,帶領我們探知更廣闊的世界,體驗更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