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候課:提前3分鐘,布置預習任務;打開電子白板;檢查課前準備,巡視預習秩序。
2、教師要做到“四不站”講臺。候課時不要站在講臺上不動,要提醒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討論時不要站在講臺上,要深入薄弱小組答疑,要發現有代表性錯誤答案或新穎答案,為后面分享作準備;學生上臺分享時不站在講臺上,要走下講臺,讓學生聚焦臺上學生,讓臺上學生與臺下學生互動;學生課堂練習時也不要站在講臺上,要手持紅筆走動即時批改、反饋。
3、課堂師生要有精氣神。有規范組織教學環節、師生情緒飽滿,課堂秩序井然,師生、生生良性互動,學生研討時專注度、參與度高,分享展示時候聽、表達高度在線。
4、用好課堂上的黃金學習期及關注課堂提問的二個黃金等待期。上課后5分鐘后到20(25)分鐘,這段時間是一節課的黃金學習期,在黃金學習期,必須確保處理本節課的重難點,切忌導入時間過長,處理昨天作業問題過長、處理班級事務過長,也不能一上去就批評學生,師生情緒不佳再講新課。試想,若學生情緒不佳時或心智疲勞后,講新課、講重難點,學生接受效率低,造成學不會或知識夾生,第二天不得不再講再強調,走入惡心循環怪圈。
關注課堂提問的兩個3~5秒的黃金等待期。第一個黃金等待期是提出問題后,要留3~5秒等待時間(候答距),讓學生深度思考,不提倡急于舉手,這樣會造成學生答案是淺層次的或是不全面的,更忌先叫學生,再說要回答的問題;第二個黃金等待期指的是點名學生回答問題后,要留3~5秒反思期,讓回答問題學生修改、補充自己答案,讓其余學生先概括前者發言要點,思考自己答案與回答問題學生答案有什么關聯,還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據質疑補充,教師也可思考怎么評價與追問。
5、明晰課型學習側重點及特點。新授課講題時先講明白公式推導、概念怎樣理解,才講怎么做(應用);習題課不再講公式推導,只講記和用;單元復習課只講公式各種推論變式用;大復習課把小規律提升歸納到大規律(多題歸一),課型不同,就是同一類型講課側重點不同。比如不能用上新課套路去上單元復習課,也不能用單元復習課方法去上總復習課。
6、正確運用表揚。對學生發言達到要求時給與肯定,超過要求時才給予表揚,不能降低表揚的標準,不能讓課堂掌聲廉價,盡量不倡議給學生掌聲;表揚要具體,并且只表揚努力程度,讓學生發自內心的主動鼓掌。熟練運用:表揚公式=陳述事實+確認事實的可貴性+表達感受+表達期望+身體接觸。
7、讓學生完整經歷解決問題鏈條的學習:讀懂題——分析題——簡答題。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讀題、分析題,讓學生經歷完整的解決問題學習。
8、講到重難點時要有引起學生注意提示語,同時借助升調變換、放慢語速突破重難點。對重點題,教師講后,先讓中等生再講,最后讓學困生復述(或同桌對本題思路對說)。
9、關注小組有效討論5個細節
細節1:始終保持一人說,其余人專注傾聽,防止都在自言自語、都在說根本沒人聽現象出現。
細節2、有主持人主持的有序討論,如組長講(依次講、重點講),組員聽;學困生講,中等生補充,優等生總結;中等生講,卡殼時組長提示,學困生聽不明白時及時追問。
細節3、討論進行到一定階段時,必須有對討論觀點、結論進行總結階段。組長明確答案,組員做好記錄,答案明晰化。防止出現各說各有理,組員不知道到底哪個答案對,哪個答案更科學、更合理(只答案多元化,缺少答案最優化)。
細節4、小組討論發言規則:記憶型的知識,讓兩位同學討論,增加記憶效益;理解型的知識,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讓C類同學開始,B類和A類的同學依次補充,讓不同的學生完善自己的理解;運用型的知識才會全組討論。
細節5:引入“發言卡”,有發言卡的同學才可以發言,控制優等生的話語霸權。
10、實現教學評一體化,變課堂小結為課后反思。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評價相互匹配照應。變課堂小結為課后反思。(教師——學生,從一個知識點維度——多個維度,從單一文字——圖表、思維導圖等。
特別提醒:嚴禁拖堂。靠拖堂講完的內容基本是無效的; 拖堂耽誤學生喝水、去衛生間,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拖堂影響下節上課,易造成學科教師之間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