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間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
為了系統掌握二十四節氣的整體知識,今天來自大興職工子女協會的志愿者家長們步入課堂,為孩子們講授關于大寒的知識。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在每年公歷1月20-21日,這個氣節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候,總共七十二候。大寒的三候你知道是什么嗎?
一候雞乳,是指大寒到來,母雞就會準備孵蛋,孵化小雞,當然,新生命的誕生,也正預示著春季的到來。
二候征鳥厲疾,是指兇猛有攻擊性的鳥類,如老鷹、隼等猛禽,因受到饑寒交迫之苦,仍遨翔于天際,展現殺伐的本能追捕獵物。
三候水澤腹堅,是指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一般已凍到河湖中很深的“腹部”了,且是一年中最結實、最厚的。
除此之外,志愿者家長們更是為孩子們講解了大寒的氣候特點及養生方式,孩子們還積極踴躍的誦讀關于大寒的古詩詞。課程的最后,一幅幅內容豐富、版式漂亮手抄報作品躍然于紙上。
志愿者家長們積極備課,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課,課程進展順利,課堂氛圍極好,下周一家長課堂的二十四節氣知識依然豐富多彩,讓我們共同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