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承玉雕文化和匠心工藝,9月22日,宮廷派玉雕技藝傳承之2023年首都職工教育示范點特色培訓項目《燕京八絕玉雕培訓班》開班儀式正式啟動。宋莊鎮婦聯專職副主席楊海英出席了開班儀式并發表了講話,她鼓舞大家多花時間去學習傳統文化,真正去了解老祖宗留下來精髓。
《燕京八絕玉雕培訓班》共招生30名學員。其中,22名學員是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各村的婦聯主席,余下8人為玉雕文化與技藝的忠實愛好者。
本次課程主講人和策劃人均由北京晶瑩錦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陳素芳擔任。她的作品在玉石雕刻領域曾多次獲獎。
陳素芳認為,技能是藝術的軀體,創新是藝術的靈魂。“燕京八絕”的玉雕是北京的文化名片,代表了北京的文化之魂,也是北京傳統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非遺文化”之一。多年來,陳素芳不斷深入挖掘傳統玉雕工藝的精髓,同時研發新的雕刻技法,與時俱進,創新性地傳承傳統文化。
燕京八絕玉雕培訓項目由北京晶瑩錦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北京晶瑩錦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玉器研究、設計制作、文化交流、非遺傳承于一體的文化發展公司。該公司始終堅持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初心,旨在通過玉雕技藝的學習,讓更多的人接觸、了解玉雕技藝這種非遺傳承文化,在文化多元、思想進步、觀念開放的新時代,把豐富的時代內涵融入到玉雕作品中,進而推動燕京八絕傳統玉雕技藝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燕京八絕玉雕培訓》項目以燕京八絕之首玉雕文化為依據,旨在讓人們在課程學習和動手創作中深刻地了解中國傳統玉雕文化和匠心工藝,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粹,感受玉雕作品所呈現的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承北京宮廷玉雕手工藝,弘揚傳統手工藝文化。
“匠心獨運三分玉,鬼斧神工七分雕”,一塊玉石從材料到作品,需歷經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幾十年如一日,在千錘百煉的精雕細琢下,每件作品背后都蘊含著匠人的卓絕技藝和精益求精。
燕京八絕玉雕培訓項目深入挖掘宮廷玉雕元素,以北京傳統玉雕文化為核心,開發了一系列課程項目,培訓內容包括傳統玉文化,宮廷派玉雕技藝,玉器鑒定方法,玉器收藏的意義和價值。
在課堂上,學員既能學習“三個精神”的理論,學習勞模故事,工匠故事,在課堂上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又能在在工藝大師的言傳身教下學到“工匠精神”以及精湛的技藝,既傳承了民族文化遺產,又有效的提高了學員的手作技藝,不斷提升職工技術技能素質,強化職工職業技能,為首都培養民族手工藝人才。
燕京八絕玉雕培訓項目采用線下授課模式,共48學時。其中,理論知識培訓為36學時,主要講授玉文化的起源及發展,玉雕的技藝及設計,鑒別玉器的方法,玉器收藏的意義和價值。實際操作培訓為12學時,講授雕刻的技巧,培養學員的動手能力,掌握玉雕專業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備玉雕產品設計、精細加工、寶玉石鑒定基本能力。
徜徉在在文化與技藝的海洋中,學員們學習熱情高漲,積極與講師互動,學習氛圍熱烈且濃厚。講師陳素芳憑借著深厚的玉雕文化積淀和高超的雕刻技法,獲得了學員的欽佩與喜愛,授課效果顯著。
培訓過程中,講師從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兩個維度,對學員進行了隨堂考核。學員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均達到60分才達到合格標準。本次參與培訓的學員通過努力的學習,均考核合格,并取得了培訓結業證書。本次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翩翩君子,溫潤如玉”,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傳統,玉的晶瑩透澈與君子的高潔無瑕不謀而合。以玉為美、以玉比德,“玉”是國民精神特質的象征。未來,陳素芳希望,通過培訓、研討會等多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學習玉雕文化和雕刻工藝,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激發文化遺產的活力,堅定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