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日本東京,澳大利亞新任總理阿爾巴尼斯與新任外長黃英賢(后)準備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此前一天的5月23日,阿爾巴尼斯就任總理當天抵達日本,參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峰會。人民視覺供圖澳大利亞新任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6月14日稱,澳大利亞歡迎與中國進行對話,但中國應該取消對澳制裁,以改善中澳兩國的關系。他的這一最新表態,令澳大利亞經濟界、產業界喜憂參半,喜的是,澳政府終于表態“歡迎對話”;憂的是,阿爾巴尼斯給重啟中澳關系預設了“前提條件”,且在美國、澳大利亞的新亞太戰略干預下,澳大利亞作為中澳關系惡化的始作俑者,如果不主動作為,要與中國改善關系絕非易事。
澳大利亞前國防部長丹尼斯·理查森謹慎分析說,澳中關系短期內無法實現“驚人的突破”,距離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任何澳大利亞新政府來說,都是“開頭是最容易的”。
各界對澳新政府改善中澳關系有所期待
阿爾巴尼斯的最新表態,與中澳兩國之間的最新一項互動有關。6月12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爾斯在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舉行一對一會談。馬爾斯會后稱,雙方展開了坦率且全面的交流,這是“關鍵的第一步”。
澳中兩國高層級官員的上一次接觸,還是在2020年1月。澳大利亞SBS新聞評價道,澳中防長會晤堪稱兩國關系的“粘合劑”,兩國正走出冰點,朝向重新校準雙邊關系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6月14日,阿爾巴尼斯對澳中兩國防長3年來的首次會談表示歡迎,稱這一會晤是“我的前任缺失的好事”。不過,他在表態中承認與中國的貿易對澳大利亞經濟至關重要的同時,也不忘甩鍋,喊話稱要進一步改善澳中兩國關系,中國需要取消針對澳大利亞的制裁措施。“是中國對澳大利亞實施了制裁,是中國改變在先。”阿爾巴尼斯聲稱,“要改善兩國關系,中國得先解除對澳大利亞的制裁。”
5月21日,阿爾巴尼斯在大選中擊敗時任總理莫里森,兩天后出任第31任澳大利亞總理。就職第一天,阿爾巴尼斯就亮明對華態度:“我說過,而且我們堅持認為,與中國的關系仍將艱難……改變的是中國,而不是澳大利亞”。
中澳關系從2018年開始不斷惡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后,時任澳總理莫里森追隨美國,不斷炒作要對新冠疫情起源展開獨立調查,并對華列出9項清單,極力表現出要與中國“脫鉤”,甚至還想借其盟友的力量在科技領域對中國實施反制。這令中澳關系降至冰點,莫里森也因此被國際社會視為處理對華關系的反面典型。在5月份的大選中,阿爾巴尼斯除了痛批莫里森的失敗外交政策,還表態要“修復與中國的貿易關系”,似乎令外界看到了中澳關系回溫的跡象。
現年59歲的阿爾巴尼斯會說漢語,曾與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共過事,被視為所謂“知華派”。加上他在競選中的一系列舉動,似乎都在釋放他上任后會改善與中國貿易關系的信號。這讓外界對其或許有能力理性處理對華關系產生了一些期待。
阿爾巴尼斯正式出任澳大利亞總理后,李克強總理向其致賀電,呼吁澳大利亞理性正面看待中國和中澳關系,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同中國相向而行,推動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之后,中方收到了阿爾巴尼斯致李克強總理的復謝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6月13日對此表示,中方認為改善中澳關系沒有“自動駕駛”模式,重啟需要采取實際行動。
商界與媒體期盼中澳關系“回規”
盡管預設了前提,但阿爾巴尼斯的最新表態,仍立即得到了澳大利亞商界與媒體的熱切回應。
據《南華早報》6月14日報道,澳大利亞眾多“面向中國”的商家已經顯得“迫不及待”了。澳大利亞紅酒商已著手準備在中國“就地生產”其紅酒產品的工作,以便在中澳關系改善后搶占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而這是出于“阿爾巴尼斯會改善對華關系”這一基本面判斷。與紅酒商持一樣立場的澳商家不在少數,包括礦業巨頭、農民、水果商等,都期盼澳大利亞政府能迅速改善與中國的關系。澳大利亞福特斯克金屬集團首席執行官伊麗莎白·蓋恩斯6月11日表示,集團受益于同中方合作伙伴之間的長期互惠合作,隨著向綠色能源轉型,集團將與中方伙伴密切合作,發掘新的合作機會。
英國《衛報》網站5月31日發表《對華貿易規模決定了澳大利亞不得不與中國榮辱與共》文章指出,“一味注重安全和地區影響力,分散了澳大利亞對與中國經濟關系的關注,而后者是澳大利亞繁榮的關鍵基礎之一”;“考慮到對華貿易關系的龐大規模,近期內其無可取代。這意味著無論澳大利亞的偏好如何,都可能不得不與其榮辱與共”。
《悉尼晨報》6月14日在觀點版發表該報政治與國際編輯彼得·哈切的文章,題為《50年后,澳大利亞和中國應該重溫建交公報》。文章說,50年前澳中建交時,中國表示會尊重澳大利亞的價值觀,澳大利亞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建交公報中的這些重要承諾雙方都應該重溫。重溫建交公報是中澳雙邊關系“回歸”的重要基礎。
6月11日,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州長馬克·麥高恩在珀斯舉行的澳中友協全國會議上也表示,澳中建交的積極意義今天仍適用。西澳州政府將繼續支持和加強同中國的互利合作,他本人也將致力于推動對華關系發展。
“知華派”總理能否重啟中澳關系充滿變數
競選時,莫里森一再將阿爾巴尼斯描述為“親華派”,似乎阿爾巴尼斯一上臺就會立即扭轉澳大利亞對華關系。阿爾巴尼斯的最新表態,也激起了澳大利亞商界、媒體界的強烈反響。但事實上,“知華”并不等于“親華”,阿爾巴尼斯是否有意愿、有能力重啟中澳關系,目前仍充滿變數。
持對華強硬立場的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日前表示,阿爾巴尼斯的當選,為澳中兩國改善關系提供了一個體面的“臺階”,預計工黨政府不會像莫里森政府那樣對中國鼓吹“瘋狂而無益”的論調,兩國關系將得到“重置”。但他同時坦言,阿爾巴尼斯的對華政策總體上與此前難有大的不同,因為澳中關系的基本面目前并沒有改變,不利雙方穩定關系的因素甚至還越來越多,包括中美在亞太地區全面展開戰略對抗、南太平洋事務、南海問題,等等。事實上,今年3月中國與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合作協議,就被阿爾巴尼斯描述為這會“降低澳大利亞的安全感”;5月23日就任總理的當天,阿爾巴尼斯便飛赴東京參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峰會;阿爾巴尼斯6月8日稱,澳方會再次審查中國企業在達爾文港的99年租約,并準備使用政府的否決權來取消合同……所有這些動向都顯示,阿爾巴尼斯在涉華關鍵問題上很可能與前政府保持一致立場。有分析認為,阿爾巴尼斯政府將在美國的所謂“印太戰略”上繼續扮演積極角色。
此外,澳大利亞《悉尼晨報》6月14日透露,6月29日至30日,阿爾巴尼斯極有可能參加在馬德里召開的“北約+亞洲盟國”峰會,日本、韓國和新西蘭的國家領導人已經表示愿意參加此次會議。據信,這次會議的重要議程,除了商討如何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之外,還將包括北約的“亞洲伙伴”向東歐派兵、在互聯網領域如何加強對抗中國與俄羅斯。這被廣泛認為是北約擴展到亞洲的重要信號。據澳媒透露,阿爾巴尼斯目前仍在考慮是否親自參加“北約+亞洲盟國”峰會,如果自己不能到場,他很可能會派國防部長代表其出席。
阿爾巴尼斯非常清楚,一旦他親自參加“北約+亞洲盟國”峰會,那么,澳大利亞想與中國改善關系很可能就是鏡花水月了。 本報北京6月1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
------來源于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