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病毒可以通過感染者排出的飛沫及其他體液等導致物體表面的污染,做好手衛生可以有效阻斷病毒接觸傳播,是降低傳染病感染發生率最基本、最簡單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1月23日,記者采訪了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衛生監測評價所主任技師陳璐,就疫情防控下的手衛生問題對居民進行提醒。
陳璐提醒,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做飯、吃飯、揉眼睛、摸口鼻、摘戴口罩、護理老人嬰兒等進行潔凈操作之前需要做好手衛生,防止病毒通過手污染機體。在接觸公共物品之后也要及時進行手衛生,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去醫院、健身房、商超后,觸摸公共場所的電梯按鈕、門把手后,以及回家、到辦公室后也要及時進行手衛生,及時清除手上的污染物。同時在個人如廁后、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同樣需要手衛生,避免污染周圍環境,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支付場景中,提倡電子化支付。日常流通的人民幣鈔票接觸眾多人之手,附著大量細菌等微生物,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提倡用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手段減少病毒接觸的可能。當然我們也需要給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老人和兒童保留現金支付的通道,但要提醒他們在接觸人民幣之后要及時進行手衛生。
手衛生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通過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動的水來洗手。肥皂盡可能要專人專用,公共場合盡量使用洗手液。流動水洗手要保證20秒以上。具體洗手步驟分為七步:掌心相對揉搓;手掌交叉掌心對手背搓擦;手指交叉掌心,相對揉搓;彎曲手指關節在掌心揉搓;拇指在掌心揉搓;指尖在掌心揉搓;螺旋式擦拭手腕交替進行,最后用流動水沖洗干凈。
手衛生的第二個方式為使用免洗手消毒劑。在沒有條件用流動水進行洗手的情況下可用免洗手消毒劑來代替,免洗手消毒劑要將兩手充分濕潤后作用一分鐘以上,才可以達到消毒的作用,避免用量過少時間過短。目前市售的手消毒劑大多為含醇類消毒產品,如果對乙醇(酒精)過敏,可以選擇其他非醇類的手消毒產品。
洗手后的干手環節也應警惕病毒入侵。手洗凈后一定要用干凈的個人專用毛巾或一次性紙巾擦干雙手,如果用公共毛巾或臟毛巾,甚至用衣襟擦手,會對潔凈的雙手造成“二次污染”。公共場所要避免使用公共毛巾,可選用自動手烘干設備或一次性擦手紙巾,如果條件都不具備,讓濕手“風干”,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作者:于新悅 王凱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