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就湖南衡陽大學生李某借用同學信息,在校園貸20多個平臺上借款110多萬等系列詐騙案進行了深度報道。
在節目中,央視一方面曝光了李某通過虛構創業事實在互金平臺借款消費,然后向周邊同學和大一新生騙取信任信息繼續貸款以償還先期借款,而后被同學發現及舉報的詐騙事實,另外一方面,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及嘉賓也表示,雖然“校園貸”發生過一些問題,但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禁了之,原因在于大學生借貸需求和市場的增長。
大學生是一個有消費剛需卻又缺乏消費能力的群體,比如購買電腦、手機等,而互金平臺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滿足和解決了大學生的這一需求。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指出,校園貸市場去年已經突破了800億,而且這個規模還會不斷增長,因此不能漠視大學生的正常借貸需求。
專業人士表示,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校園金融其實是有著積極的作用,適度的資金供給確實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投資自我提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