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營銷策劃界的旗幟之一,集豪氣、俠氣、膽氣、匪氣于一身,表面上吼嘯四維,殺伐十方,骨子里卻是謙卑恭敬,溫厚忠良。
他是中國夢最好的詮釋者之一,從籍籍無名到天下聞名,既沒有坑蒙,更沒有拐騙,憑著一股子熱血拼搏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氣兒,在中國營銷策劃界站穩腳跟,揚名立萬。
他是中國最懂得感恩的人之一,因為葉茂中的一句話而改變命運,并從此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很多人妄意指摘他的帽子和他的樣子,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不是要模仿誰,只是想向他致敬。
他同樣是中國最具實力和自信的人,一個敢于觸碰偶像的人。一句“北有葉茂中,南有張默聞”讓中國的營銷策劃界風云變色,也拉開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
恰如猛虎臥山丘:靈光初現的策劃天賦
孩童時代的張默聞和普通的孩子似乎沒什么區別:光著屁股滿街跑,和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調皮搗蛋,有疼愛他的老娘和姐姐,還有似乎永遠吃不飽的肚皮。然而他和普通的孩子又有所區別,因為他經常會坐在村子最高最大的一塊石頭上,想象著自己長大后會如何規劃村子——這里蓋間房,那里挖口井……一想就是一下午。
后來有一天,他善良的老娘救下了一個潦倒的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為了表示感謝,就給小默聞相了一面,言曰:此子幕僚之才。同樣的話,數千年前的曹操也曾對荀彧說過,不過是“王佐之才”。由此可見,算命先生和曹操的差距。不管怎樣,對于中國策劃界而言,能收獲一個“王佐之才”自然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兒,不過這是后話。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句話改變他的一生
雖然身負不世才華,但是張默聞并不是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學業受挫之后,他帶著母親心疼的眼神毅然決然地離開那個小村莊,在上海的一個小面館里當起了勤雜工,直到遇見了改變他命運的人——葉茂中。關于他倆的故事無論是“正史”還是“坊間”都已經留下了太多的文字,所以沒必要再費筆墨,不過有兩點還是值得強調一下:一是從此之后,張默聞的策劃天賦被徹底激活,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無數個品牌神話;二是張默聞并沒有成為又一個“傷仲永”,而是像瘋了一樣地全身心投入到營銷策劃上,甚至嘔血。
仔細想想,上天真是不公平,給了一個人天才,偏偏又賦予他勤奮。轉念一想,上天又是公平的,那些既沒有天賦更不肯努力的人終究會一事無成。
當時決戰風云色:從戰場上走出的實戰英雄
一直以來,中國的營銷策劃界分為兩大流派,一是婉約派,二是實戰派。婉約派主張品牌開花,實戰派則強調銷量增長,于是乎,兩派之爭在所難免。
作為中國營銷策劃界的集大成者,張默聞身兼兩派之長,另立門戶。一手實戰掌法神出鬼沒,無人能出其右;品牌八法也是爐火純青,天下罕逢敵手。于是乎,娃哈哈、恒大冰泉、通威、盼盼食品、同仁堂、快克、曼卡龍珠寶等等一系列品牌都迎來了品牌巔峰,同時張默聞服務的品牌總價值也達到了千億,空前絕后。
遙想當年三派大戰,攪得天昏地暗,然而如今,張默聞依然每年出書立傳,焚膏繼晷地做著一個個品牌策劃,而他的對手們早已煙消云散,泯滅無聞。
而今邁步從頭越:從張默聞到張默聞策劃
因為工作關系,有幸經常接觸到張默聞,有一次我問他:“張老師,您有沒有想過您和公司的未來?”他摸了摸帽檐,一臉壞笑地對我說:“臭小子,我想過了,‘張默聞’這三個字已經是一個品牌,‘張默聞策劃’也已經成為了品牌,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公司也一樣好好地發展下去。“我真心佩服他,因為他活成了一個品牌,而他的公司承載了他的未來。
活過百歲的人很少見到,活過百年的品牌卻屢見不鮮。我想象著有那么一天,當張默聞已經垂垂老矣,而張默聞策劃這個品牌卻依然熠熠生輝。那時,我也已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透過渾濁的目光,我看見了他帽檐上那大紅的logo,像夜色中的霓虹燈,散發著醉人的亮光。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