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晚,《張泉靈的作文課》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少年得到董事長張泉靈發表主題演講,圍繞新書出版背后的初心與籌備歷程,及青少年閱讀寫作與語文學習方法進行了分享。

據悉,《張泉靈的作文課》由張泉靈與其領銜的“泉靈的語文課內容研發部”編寫,針對7-12歲小學生的寫作問題,總結提煉出了一整套實用的寫作工具與思維方法,得到了語文特級教師史建筑、語言學者李倩、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北京大學教授李鵬飛、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等業內專家和老師的贊譽推薦。新書首發兩日,少年得到平臺銷量已突破10000冊。
《張泉靈的作文課》系列圖書一共分為兩輯四冊,第一輯為基礎篇,第二輯為進階篇。目前出版的第一輯共兩本,分別為《這樣觀察,作文更豐富》和《這樣想象,作文更精彩》。在張泉靈看來,對于作文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觀察和想象。

“如果把作文比喻成一個人,那么觀察與想象就像是一個人的兩條腿,缺了任何一條都會舉步維艱。從小學會觀察方法,養成想象習慣,對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和提高孩子的寫作素養至關重要。”張泉靈表示。
張泉靈還在演講中提到,自己小時候所接受的寫作訓練,可以簡單概括為“多讀多背多看,等著開竅”,然而這種學習沒有章法,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也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效。“我當時就很想知道,那些讀了、背了、看了的東西,到底在頭腦里經過什么樣的加工,才能變成一篇優秀的作文呢?”張泉靈說。
此后,張泉靈與教研團隊接觸了大量教育學、心理學、戲劇表演學、文學、經濟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發現原來在不同的學科里,其實早就存在各種好用的思維工具,只是并沒有人把這些工具綜合起來,形成幫助表達的系統方法。

“寫作本質上是一場思維的體操,是一門有法可循的藝術。只有發現根本問題,找到正確的工具去解決,才有可能讓孩子也做到‘下筆如有神’。”張泉靈介紹道。
新書中包含了一套系統的獨家寫作工具與思維模型,包括五感小人、放大鏡、小翅膀等觀察工具,小沙漏、魔法棒、向日葵模型等思維、想象、閱讀工具等。這些工具旨在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舉一反三,逐步搭建起學習語文的能力體系,而它們其實早已在由張泉靈主講的“泉靈的語文課”中得到廣泛應用。

據了解,《張泉靈的作文課》中的大部分內容,來源于少年得到的知名課程產品——“泉靈的語文課”。
自2019年上線以來,“泉靈的語文課”知名度不斷提升,不僅邀請到沈祖蕓、申怡等語文教育領域學術專家共同教研,其原創教學方法和教具更被引入全國多省市小學的語文課堂。得益于語文能力培養與學習方法上的創新,“泉靈的語文課”如今已成為在線教育行業中“大語文”的代表性產品。
少年得到App近兩年的發展速度也頗為矚目。據以往媒體報道,少年得到團隊最初于2017年7月在得到App內部孵化,2018年4月正式上線公測,首日吸引4萬人下載注冊。
2018年8月,少年得到獲羅輯思維天使輪投資,2019年4月完成由正心谷創新資本領投的千萬元A輪融資,正式開始公司化運營,2020年11月完成近2億元B輪融資,App累計下載量突破2000萬。
張泉靈于2019年1月加入少年得到并任董事長,上線“泉靈的語文課”當天更是引發了一夜售罄的熱潮。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該課程截至2020年已服務了超過200萬名學生,好評率高達95%。
除“泉靈的語文課”這一拳頭產品外,少年得到近年在綜合素養類音視頻課程上的突進,也引發了行業的高度關注。在逾300門課程、五萬條音頻內容中,不乏知名經濟學者薛兆豐、國學大家鮑鵬山、知名古生物學者邢立達等大咖作為主講人開堂授課的身影。
據介紹,此類輕度通識與視野課程,由少年得到編輯部與近百位學術專家聯手為孩子打造,目前已涵蓋美學、詩歌、古文、地理、科幻等眾多領域。
從語文課到作文書,從大語文到綜合素養,少年得到圍繞“底層能力”與“終身成長”的關鍵詞,已于在線教育行業跑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賽道。張泉靈表示,自己打造語文課的初心,是基于家長們對“提升孩子語文能力”的真實需求,語文不僅是一門重要學科,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
張泉靈還在發布會上透露,《張泉靈的作文課》第二輯圖書計劃于今年8月初上市,分別為“寫人作文”與“敘事作文”,更適用于高年級學生。“只要孩子跟著能力臺階一步步往上爬,寫作就是不難的。”張泉靈表示,這套作文書與“泉靈的語文課”一樣,將幫助孩子搭建語文能力體系,讓寫作成為孩子的終身優勢。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