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 入圍作品“君子不器”

圖為 著名書法家屈則儉先生現場創作 林凡建/攝影
翰墨丹心,君子不器。11月4日,廣西籍著名書法家 屈則儉攜其入選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刻字作品“君子不器”,和廣大媒體朋友以及各界嘉賓聚首南寧跨世紀書畫藝術館,借助媒體見面會暢談書法創作心得,共話弘揚廣西文化大繁榮。
屈則儉,號珮之,擷墨齋主,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他早年酷愛書法,參加工作后,先隨李成龍、伍文洋研習書法,初習柳公權,接著學王羲之、米芾。后拜中國第一批書法博士、廣西師大中文系教授、著名書法家黎東明為師,臨習摩崖石刻,唐人寫經。在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導師工作室學習,師從李文華、齊作聲、張錫庚,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汲取名家名作精華,博采眾長,大膽揉和創新,書格大氣、飄逸。除了刻苦鉆研書法帖,他還擅長印石雕刻,技藝精湛。其刻字作品“君子不器”既蘊涵中國書法傳統審美取向,又飽含個人強烈的主體意識,既傳承前賢,又積極融入時代藝術元素。筆畫形式扎實厚重而不失酣暢淋漓,凸現濃烈的大氣風格。
作為廣西人,作品能夠成功入圍在本土舉辦的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不僅僅是 屈則儉個人書法藝術生涯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他為廣西文化大繁榮貢獻力量的新起點。在媒體見面會上,屈則儉介紹了自己的創作近況,他說,黨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后,黨中央為引領新時代的發展潮流,高瞻遠矚提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與此同時,區黨委、區政府為貫徹中央精神決定大力推進廣西文化體制改革,這對于廣西文化藝術的繁榮,特別是廣西書法藝術的繁榮具有重大的意義。屈則儉滿含深情地說,廣西是生我養我的故鄉,此次作品能夠入圍“國展”,最應該感謝的是培養、愛護著他的鄉親父老,最應該感謝的是嘔心瀝血栽培自己的書界前輩們。結合自己的書法創作歷程,屈則儉說:“我工作、生活在左江邊的崇左市寧明縣,那里有飲譽中外的文化瑰寶奇觀寧明花山、壯族山歌、八音等民間文藝,民族文化就是我創作的根基,在廣西這片駱越文化的發祥地,我欣喜的看到,廣西學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關注書法的人越來越多,書法藝術不斷發展的根基在于民間書法創作的繁榮與收藏群體的壯大。”對于作品入圍“國展”帶來的榮耀,屈則儉說:“這只是一個新起點,我還是書法藝術的求學者,希望借助入圍‘國展’為契機,我有個夢想,繼續大力弘揚傳統書法藝術,積極籌劃一系列主題長卷的創作,通過筆墨表現廣西,贊美廣西,為廣西文化大繁榮作出貢獻,回報各界的厚愛。”
據記者了解,最近幾年,廣西書法藝術創作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民間書畫收藏市場不斷擴大,據有關資料統計,廣西民間書法收藏市場規模達到數千萬元之巨。 屈則儉作為廣西書法藝術家群體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廣西書畫界非常活躍,是廣西書壇的后起之秀;他的作品連續入選了《十四屆全國群星書法展》、《紀念草圣懷素誕辰127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等近十個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書法展并在草圣懷素誕辰127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榮獲金獎。 屈則儉不單在書法創作上有建樹,在書法理論研究上也頗有造詣,他的文章《書法藝術的“民間立場”之意義》引發了行家的廣泛共鳴。我國第一批書法博士、廣西師大教授黎東明評價他的書法“營造大氣格的時代藝術,在審美價值取向上,所強調的是既扎實厚重又不失淋漓酣暢的筆畫形態,線條始終堅挺飽滿;具有氣格博大而又靈活多樣的空間構成,疏密聚散的對比夸張,始終保持內在的強大張力,營造出一種寬博而又奇險的審美效果。”
在見面會現場,應廣大嘉賓之邀屈則儉奮筆揮毫,寫了中國古典詩詞名句及人生勵志等書法作品,贏得參會人士的一片贊揚與喝彩。據悉,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是第一次在廣西舉辦,組委會設于南寧跨世紀書畫藝術館,本月將正式開展。
延伸資料: 屈則儉簡介及所獲榮譽
屈則儉,字賓生,號佩之,擷墨齋主,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錦龍堂文化傳播中心會員,中華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
作品入選《廣西第二、第三、第四屆中青年書法展》、《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全國翰墨精品集》、《“杏花村”全國書法大賽優秀作品集》、入選十四屆全國群星書法展、全國書法命題佳作展、廣西第一屆臨帖展、廣東“觀音杯”特邀作品展和廣西首屆書法晉京展。
作品獲崇左市政協成立一周年書法大賽一等獎、崇左市建市三周年書法大賽一等獎、廣西《八桂群星獎》書法大賽一等獎、新文人全國書法展優秀獎、“古韻臺兒莊”全國書法展優秀獎、中國書法培訓中心教學成果三等獎、全區群文系統書法比賽一等獎。
《廣西畫報》藝術陣營欄目和《紙墨有約書畫報》都作過專題介紹,學書簡歷收入《中國當代書法家名錄》、《中國地方藝術人才年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