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又是一所萬人高校的掌舵者;她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把為社會培養人才視為己任;她是山東民辦高校最年輕的院長,在她的帶領下,一所剛剛起步時僅有幾百名學生的民辦高校如今已跨入萬人高校的行列,成為齊魯大地上民辦高職教育的一朵奇葩;今年三月,她榮獲全國婦聯授予的“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四月又榮獲中共濟南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等八部門授予的第十九屆“泉城十大杰出青年”榮譽稱號。她,就是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院長――吳夢軍。
義無反顧 投身教育
吳夢軍,中國致公黨黨員,副教授,研究生學歷,湖南沅江人。說起她走上教育崗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她是學財經的,曾任三慶置業集團財務部經理,三慶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對大企業的運作狀況了然于胸。但是,當她看到社會建設和發展那么需要人才,看到那么多年輕人渴望進入高校學習時,她的心被感動了!懊慨斂吹侥且浑p雙求知的眼睛,我就感到身上有一種責任!闭沁@種強烈的使命感使當時這位30歲出頭兒的女會計師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要創辦一所高職院校絕非易事。首先需要大量的資金建設校舍、購買設備、招聘人員。三慶集團給予了大力支持。集團總裁吳立春和吳夢軍都認為,企業賺了錢,就要報效祖國;投資辦教育,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國家培養人才。于是,由三慶集團投資,在濟南東郊建起了一所教學、實訓和各項生活設施齊全的高職院校。目前學校已擁有80余個專業,各類在校生達12000余人。隨著對學校工作的日漸熟悉和領導水平的提高,吳夢軍也由副院長走上了院長的崗位,挑起了凱文學院掌舵人的重擔。
吳夢軍堅持把依法辦學和規范辦學作為立校之本,模范遵守國家和省市關于民辦教育管理的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在社會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她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始終把教學作為學院的中心工作,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她不斷強化學院的內涵建設,優化專業結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規范管理為保障,精心培育凱文辦學特色,打造凱文品牌,推動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作為院長,她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堅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為重點;親自抓就業工作,強化人才市場建設,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幾年來學院總就業率都接近95%,被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情寄教育 無私奉獻
既然選擇了教育,她就在這心愛的田地里百折不撓地奮斗著。為了學院的發展,她嘔心瀝血,以校為家。每天下班后,最后一個走出辦公室的是她,她辦公室的臺燈往往一直亮到深夜。她離開學校前,總有一個習慣,就是圍著校園轉一轉。她的身影出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天晚上本應是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時間,但是她卻總是遲遲不歸,因為她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學院。每次回家后,看到還在上小學的女兒癡癡等待的眼神時,雖然滿懷愧疚,但她心里明白,她所做的一切對得起更多的“孩子們”。
作為一名女院長,注定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學院發展過程中,她也飽嘗過酸甜苦辣。剛剛建校時,學院到處都是一人高的雜草,就是在昔日的那片荒草地上,她帶領教職工揮汗如雨,建設著心目中的知識殿堂。2008年新生報到期間,學院人手極度緊缺。吳夢軍親自上陣,忙碌于接待現場,吃住在學校。最終,在她的帶領下,接待任務順利完成,當年,凱文也迎來了4000名新生,創造了學院招生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上任短短七八年的時間,在她的帶領下,學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院原本坑坑洼洼的渣土地變成了綠草如茵的足球場,原本狹小破舊的教室變得寬敞明亮,高樓矗立。教室里配備了標準化的多媒體設備,辦公室里人手一臺液晶電腦,教學用計算機現已達3000臺,還有現代化的多功能報告廳,設施高檔、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令師生備感溫暖與幸福。
把學校建成以工科為主的本科學院,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和應用型技術人才是她的心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展現出女人少有的膽略與魄力。眾所周知,辦工科專業需要大量投入,設備昂貴,往往一個實驗室就需要投資幾百萬元甚至更多,但這并沒有動搖她興辦工科類專業的決心。如今,學校35個高職專業中,工科專業就占了25個,占專業總數的71.4%。吳夢軍知道,要辦好工科,就離不開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為了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學院投入巨資建成了5幢實驗實訓樓,內設53個實驗實訓基地,其中包括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機構的分中心和實訓基地,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到4500多萬元。此外,她還積極聯系與海爾、浪潮集團等100余家企業合作共建了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頂崗實習的機會。
每當談到凱文今天的變化,吳夢軍總是謙虛地說,凱文能有今天是大家的功勞,是大家汗水和心血的結晶。然而大家都明白,一所學校校長才是真正的靈魂。在老師們眼中,她就是這樣一個“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領導,功勞永遠是大家的,而責任卻總是往自己身上攬。
關心學生 展現大愛
去年,80歲的老父親從湖南趕來濟南看望她,因為工作繁忙,直到老父親回湖南,她硬是沒有擠出時間帶老人家逛一逛美麗的泉城。在送老父親去車站的路上,吳夢軍像犯了錯的孩子表達著未能陪伴父親的歉意,老父親理解自己的女兒,他說,“你既然選擇了這份事業,我也支持你。要記住辦學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一定要對得起那些交學費的孩子!”父親這句樸實的忠告吳夢軍一直記在心里,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父親的期許。
吳夢軍熱愛教育,也熱愛學生。她經常親切地稱呼自己的學生為“孩子”,很多學子也都喜歡稱吳夢軍為“媽媽”。吳夢軍常對管理學生的老師說:“‘孩子’的事沒有小事!”“一定要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安排好!”她認為,應強化服務意識,強化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而這一切必須從尊重學生做起……在她的眼里,學生只有智力差別,沒有好壞之分。為了幫助貧困孩子安心上學,她想盡辦法籌集資金,設立各類獎助學金,對于家庭特別困難而又品學兼優的“孩子”,她還自掏腰包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2009年元旦前夕,吳夢軍要去濰坊看望頂崗實習的學生。出發前正值濰坊大雪,有人建議推遲兩天再去,但吳夢軍堅持按計劃前往。“一定要在元旦前看望這些孩子們,他們還等著我們一起過節呢!”她的話令所有陪同人員感動。就這樣,冒著暴風雪,吳夢軍率慰問團直奔濰坊。雖然道路險惡延誤了行程,但一行人還是趕在節前看望了“孩子們”。當“孩子們”知道院長冒著風雪前來慰問時,心中充滿了對這位“媽媽”的無限尊敬和熱愛。
求賢若渴 尊重人才
在吳夢軍看來,學院要發展離不開“人”,一所高校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實現科學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人”。對于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吳夢軍不遺余力。目前,凱文學院聘請了多名在國內外具有影響的專家為學院的高級顧問,指導辦學,為學院發展把關定向。還在山東大學、山東建筑大學等院校聘請了十幾名資深教授擔任學院的副院長、各二級學院的院長和機關處室的負責人,真正建立起了一個專家治校的領導集體。
吳夢軍常說:“名師出高徒”,“千重要,萬重要,師資隊伍建設最重要!币恢币詠恚龍猿帧耙M優化,培養提高”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針,制定了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優惠政策。對于特殊人才,吳夢軍給予特殊薪資待遇,確保所引人才安居樂業,無后顧之憂。良好的用人環境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匯集學院,并且很快都成為學院教育、科研、管理的骨干力量。
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過程中,吳夢軍不僅是靠待遇,給優惠條件,而是高人一籌,通過構建以人為本凱文特色的人文環境吸引人才,在用待遇留人的同時,更加注重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皡窃洪L懂得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我們感覺工作起來很舒暢”,這是老教授們對吳夢軍的一致評價。在工作中,吳夢軍強調民主,她從來不獨斷專行,總是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每一次決策都是大家共同商議集思廣益的結果。為了照顧老教授的身體,她規定星期三老教授可以休息一天,每周只上四天班。對年輕人,她提出設立“甜蜜溫馨工程”,登記結婚的年輕人在婚禮上可以獲得學院送去的600元禮金和真誠的祝福,讓新人們分外感動。隨著越來越多的新人們沒有婚房,吳夢軍心疼了,她表示要幫助年輕人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她派專人正辦理建設青年教工住宅的手續,手續辦下來后即可馬上建房。
吳夢軍深知,青年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大膽使用,充分體現了這位掌舵人的魄力。通過公開競聘、破格提拔,一批批青年干部走上了管理崗位,讓學院充滿旺盛的青春活力。根據學院教師年輕化的特點,吳夢軍還推出了一系列青年教師培訓措施和激勵機制,學院每年都撥出一定數目的師資培養經費,有計劃地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參加教育部、省教育廳委托各示范性高職學院舉辦的教師進修班、培訓班或重要學術會議,學習結束后向其他教師講授學習內容,共享學習成果,共同提高。對于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學院給予一萬元的資助。當這些年輕教師承擔起教育教學重任的時候,吳夢軍敏銳地意識到,凱文應該進一步培養打造自己的名師。她又趁熱打鐵推出了“名師工程”,在全院評選教學能手,鼓勵教師承擔科研和教研課題,鼓勵教師到企業鍛煉以獲得“雙師”資格,以此激發教師們的主觀能動性。學院不斷創新培養方式,對青年教師實施“雙向培養”,實行導師制,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發揮名優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更多地申請國家、省級課題研究項目、給教師加擔子等措施,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促使青年教師在教學和科研的壓力中脫穎而出。對于在教學教研中作出成績的教師,學院給予重獎。這些辦法和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全校教師的成才熱情,廣大教師苦練教學基本功,一大批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干。一批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同志走上了各二級學院以及管理部門的領導崗位,使管理隊伍的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得到了較大改善。
作為一名年輕的院長,要辦好學校,自我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為此,她抓住一切學習機會提升自己。她多次帶領學院教師赴青島、淄博以及西安等兄弟院校學習交流。外出開會時,她都懷揣學習的使命,每次開會回來,她都認真總結學習收獲,為她深愛的凱文汲取進一步發展的養分。
熱心公益 潤澤四方
吳夢軍不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還十分關注山東省和濟南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政議政。她的社會兼職有:致公黨山東省委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老教授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湖南商會第一常務副會長、濟南市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和章丘市人大代表等職。她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撰寫提案和論文,向有關方面提建議,為教育改革、創新與發展作貢獻。她撰寫的《轉型時期山東省民辦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等文章分別在報刊上發表。她撰寫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職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現狀及建議》的調研報告,在致公黨山東省委舉辦的座談會上,贏得了高度評價,《大眾日報》做過多次報道和引用。
她熱衷公益事業,以赤子之情向社會奉獻愛心。2008年,她為災區捐款5萬元;2010年又義捐認購山東省首套“抗震救災”明信片5000套;2011年,她捐贈10萬元,幫助貧困母親就業創業;她還捐贈200萬元作為定向助學金資助高校貧困生。
如今,她已經擁有“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山東省三八紅旗手”、“泉城十大杰出青年”、“山東致公巾幗標兵”、“最佳教育貢獻獎”、“2008―2010年度山東省教育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個人”等數十個榮譽稱號,并被山東省婦女聯合會聘為“齊魯巾幗創業導師”。在榮譽面前,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學院發展也邁上了一個臺階,但要把凱文學院辦成本科院校還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她正在用堅持與毅力譜寫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偉大的樂章。
。ǚ_淙 王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