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
一個人最大的弱點,莫過于把別人放在第一位。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總會一如既往地置頂自己。
看輕別人的期待
心理學上有個“巴納姆效應”。
意思是說,我們常會受到周圍信息的干擾而迷失自我,并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
過分關注別人,無疑是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交給了對方。
到頭來,你只能活在他人眼里,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人的精力有限,只盯著別人的生活,就很難過好自己的人生。
《增廣賢文》里有言:“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輕者便是自輕。”
想要獲得他人的看重,先要自己看重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不必為別人的期待而感到焦慮,也不必被世俗的價值觀所捆綁。
與其被外界牽著鼻子走,不如讓自己靜下來,專注在自己的世界里。
就像這句經典名言:“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看輕別人的期待,才會活得舒坦自在;
忠于自己的內心,才能活成自己強大的依靠。
不盲目攀比
有位學者曾說: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來自攀比。
盲目攀比,會耗費你的精力,影響你的心情,打亂你的生活。
人這一生,要想活得舒心,活得自在,秘訣只有三個字:不攀比。
要知道,花有百樣紅,人各有不同。
牡丹有牡丹的國色天香,梅花有梅花的傲骨凌寒。
不要害怕與他人不同,因為那正是你獨特的魅力所在。
就如同夜空中的星星,每一顆都有自己獨特的位置和光芒。
別活在自己的煩惱里,去羨慕他人的快樂,也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仰望他人的幸福。
與其進行無謂的攀比,不如珍惜當下的擁有,活出自己的節奏,方能其樂無窮。
只要你愿意,你就能照亮自己的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
保持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兩棵共同生長的樹木,彼此靠得太近了,互相滋擾遮擋,只有保持適度距離的守望,才能枝繁葉茂。
懂得回避,進退得宜,適可而止,再親密的關系都要有邊界感。
簡單來說,邊界感就是不該問的不問,不該管的不管。
不要用“為你好”去干涉別人的生活。多數人在干涉他人時,認為我給的就是對方想要的,卻從來沒有思考過,對方希望怎樣被對待。
翻山的人不必追問河的深淺,渡河的人也無需在意山的高低,山與河本不同路,卻各有各的波瀾。
處境不同,心境各異,即使對待最重要的人,也不要輕易干涉他人的人生。
保持邊界感,不參與他人的事。
人生才能清醒、自在、從容、有序。
來源:人民論壇